很科學的問題,有沒有聽過?小鳥撞飛機?
小鳥撞飛機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鳥撞飛機被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為A類空難。10年間,人民空軍航空兵因鳥撞飛機造成近百臺飛機發動機受損。 空軍機場管理系統運用科技手段,驅鳥不傷鳥,在努力減少機場鳥類對飛行影響的同時實現———
1995年9月22日早上,一架美國空軍E-3B預警機開始在安格雷奇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起飛滑跑。此次任務是6.5小時的飛行訓練。塔臺的空中交通管制員已看到跑道附近有一群雁,但沒有通知機組。飛機從跑道起飛后,與至少31只加拿大雁相撞,左側兩臺發動機吸入部分鳥,其中一臺停車,一臺失去功率。飛機向左滾轉,墜毀在山坡的樹林中,24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。
飛機和飛鳥,一個是鋼筋鐵骨,一個是血肉之軀,兩者相撞,豈不是以卵擊石?然而,兩者在藍天上相遇時,飛機真的很怕小鳥。據權威統計,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1萬次鳥撞飛機事件。在高速碰撞時,一只小鳥相當于一發炮彈,輕者讓飛機不能正常飛行,重者機毀人亡。國際航空聯合會已把鳥害升級為A類航空災難。
全球每年萬次鳥撞飛機,鳥害定為A類空難
1992年8月5日,航空兵某團飛行員許某駕駛某型戰機,執行晝間超低空特技。當飛機在300米高度作翻滾動作時,一只鳥被高速運轉的右發動機吸入,發動機停車,失去一半動力的飛機帶著坡度急速下墜。飛機操縱困難,盡管飛行員采取了各種緊急措施,但飛機仍毫無反應,飛行員無奈地拉動跳傘開關,才安全回到大地。
1996年4月3日,航空兵某團組織晝間飛行,團領航主任帶新飛行員駕駛某型殲擊機進行攻擊訓練。11時20分,完成預定課目后返回機場。突然,一群小鳥迎面撲向飛機。只聽"砰"的一聲響,巨大的■力將飛機前艙右三角風擋玻璃擊得粉碎,飛行員的頭盔被撞壞,送話器插頭撞碎,右肩受輕傷。面對突如其來的險情,領航主任立即向塔臺報告,同時操縱飛機穩穩降落在機場。
新型戰機裝備部隊后,由于其發動機推力更大,進氣口的吸氣量也大許多,飛機吸入鳥類的現象更為突出。
2003年9月10日,裝備新型戰機的廣空航空兵某師組織跨晝夜飛行。19時40分,指揮員發現飛機在離開地面20米—30米時發動機噴口有火星,立即命令飛行員檢查發動機工作狀態。飛機著陸后,機務檢查時發現,飛機右發動機低壓第一級有3片被打傷,并有掉塊,第一級整流支板和第一級葉片多處有鳥撞痕■。
9月13日,該師在一個飛行場次中又連續發生了3起鳥撞飛機問題。經專家分析,兩個飛行日發生的4起撞擊飛機的鳥類均為白鷺鳥。
摸石頭過河———尋找防治鳥害的規律
飛鳥頻頻與飛機相撞,引起了軍委、總部、空軍領導的高度重視。軍委主席江澤民在空軍上報的一份文件上明確批示:對鳥群的生存規律,有關部門要與專家共同研究,提出有效措施,務必認真抓好落實。
空軍機場分布在全國各地,氣候特點不同,防治的方法也各有特色,摸索機場鳥害防治方法,總結機場鳥害防治經驗成了機場
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。
機場為什么吸引鳥類?一個重要的原因,是機場草坪為鳥類提供栖息地,草坪中的草籽和昆蟲,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源。草長得低,地表溫度高,小蟲、蚯蚓繁殖加快,容易招鳥覓食;草長得高,野兔等動物有了栖息之所,容易招引猛禽,資料統計顯示,鳥撞飛機主要集中在風擋、發動機、機頭、起落架、天線罩、機翼前緣等部位。其中,風擋、發動機的概率最大,而這些部位又是飛機比較薄弱和要害之處,因而被鳥撞后造成的后果也最嚴重。
機場鳥害防治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,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。為了從“根”上解決鳥撞飛機的問題,作為空軍防治鳥害的主管部門,空軍機場管理部門邀請總部、空軍等有關部門的人員多次到部隊進行調研,就機場鳥害防治的編制機構、經費需求、驅鳥裝備等問題,廣泛征求部隊的意見,并向總部和空軍有關部門作了專題匯報。
2000年,他們將有關專家召集到廣空某機場,試驗防治鳥害的辦法。試驗結果表明,通過對外場飛行場區進行整治,割除雜草,疏通污水溝,碾壓土質道面,破壞鳥的生存環境,可以降低鳥類機場的活動數量。面對一份份數據,空軍機場管理部門的領導并沒有就此打住,他們把目光盯在了新機數量較多、鳥類種類多的部隊。經過認真分析,4個具有典型地理特征、鳥害較為嚴重的機場成了鳥害防治試點單位。聘請南京師範大學、浙江大學、華東師範大學的鳥類專家,按照國際通行做法,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機場環境調研,初步摸索出南、北方機場鳥害防治的方法和經驗。
長達一年的調研,專家們初步掌握了鳥撞飛機的規律。我國目前有1300多種鳥類活動,它們大多在1000米以下低空活動,因此,飛機起飛、著陸中與鳥相撞的概率最高,對飛行安全的危害最大。鳥害活動的季節規律非常明顯,特別是春季,鳥類處于繁殖期十分活躍,秋季田野到處可尋覓食物,加之這兩季節候鳥遷移,南來北往,活動頻繁。而夏季氣溫較高,鳥一般活動較少,只在地表面、灌木叢中撲捉小蟲。冬季多到居民區附近覓食,到空曠處活動較少,因此,這兩個季節發生鳥撞飛機的概率要少得多。而黃昏時分,鳥的分辨能力和反應能力較弱,是容易發生鳥撞飛機的高危時段。
這調研份報告為空軍防治鳥害提供了可靠的依據。
各顯神通,為了戰鷹翱翔藍天
鳥撞飛機的防治是個世界級難題,盡管空軍機關、部隊做了大量工作,然而,隨著我國環保政策的實施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,生態環境不斷改善,加上自然保護區的增加,鳥類的種群數量逐年增加,鳥撞飛機卻依然時有發生,鳥害防治工作形勢仍然十分嚴峻。
飛行員普遍反映,由于不同種類的鳥群頻繁活動于低空,速度快,體色難以辨別,飛行員很難發現和避讓,加之,低空、超低空時,特別是起飛、著陸階段,飛行員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對飛機狀態的控制和把握上,對突然發出的、無任何先兆的飛鳥撞擊,從生理反應上有個過程,在判斷、處置的時間和空間上余地又極小,指揮員又很難實施有效幫助,以致鳥撞飛機大都造成嚴重后果。解決鳥撞飛機的根本辦法就是,加強對機場環境的綜合整治,在治本上下功夫。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為了取得防治鳥撞飛機的“真經”,空軍機場管理部門還專門派人到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沈陽、成都等民航機場,了解他們驅鳥的方法。他們還請民航總局有關部門協助,搜集國外先進的驅鳥方法。
2002年8月30日,空軍司令員喬清晨從《北京日報》上看到一篇題為《生態鏈法預防鳥撞機》的文章后,喬司令員心頭為之一震,空軍機場遍布全國,鳥的種類多,數量大,飛行中對付鳥撞的辦法也要多幾種辦法,這篇文章可資借鑒。將軍立即將這篇文章剪下,推薦給空軍后勤部機場管理部門的領導。
鳥是人類的朋友,驅鳥又不能殺鳥,這可難為了各個航空兵場站的領導們。盡管他們使用了語音驅鳥、煤氣炮嚇鳥、敲鑼趕鳥、設網攔鳥告示等“十八般武藝”,或許是鳥兒舍不得離開機場這個溫馨的家,小小的鳥兒常常和官兵們捉迷藏,官兵前腳離開,鳥兒又在機場落腳。
辦法總比困難多。擔負新裝備飛行保障任務的南空某場站決定改變鳥兒的栖息地,把鳥兒“請”出機場。他們把營區的樹林伐掉,使鳥兒無家可歸。為了切斷鳥兒的“口糧”,抑制鳥兒繁殖,促使鳥兒自然飛離機場,他們提出了“先治草,再治蟲”的方案,使用割草機將機場內的草統統剪成20厘米以下的“板寸”,加上噴藥滅蟲,使鳥兒可食的食物所剩無幾。這一招數可真靈,原來機場上空時常有數萬只鳥類光顧,現在已很難見其蹤影。
鳥的活動沒有規律,給預防鳥害帶來了困難,如果能準確預報鳥的活動,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南空某場站站長是個“老氣象”,細心的他發現鳥類活動與氣象聯系密切,于是,決定嘗試用氣象指數預報鳥情。他們借鑒氣象研究的經驗,成立了鳥情研究組,抽調一名預報工程師、一名觀測員專職研究鳥情。他們對鳥的種類、數量、飛行方向、飛行高度、穿越高度、活動環境等情況進行記錄和統計,建立《觀鳥日志》、繪制《鳥類栖息生態圖》、《鳥情曲線圖》,逐步分析鳥類活動與氣候和天氣之間的規律,標繪出相應的預報方法,在飛行訓練時,盡量錯開鳥類的活動高峰。
官兵們發現,鳥類的適應性很強,鳴槍、人工驅趕、設立攔鳥網、煤氣炮等驅鳥方式使用一段時間后,就不靈了。如果能在空中驅趕,效果肯定會更好。他們經過反復試驗,研制出多種可以在空中爆炸的鈦鐳炮、叫子炮,以及可以隨機變化的風動反光彩帶。這些新式“武器”投入使用后,鳥兒很快遠走高飛。飛行訓練的時間安排也不再受制于鳥了。
我國幅員遼闊,地形、氣候、生態環境類型十分復雜,也是東亞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,鳥類種類、數量眾多。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,各類機場遍布全國各地。因此,跨系統、跨部門、多學科的專家通力合作,積極開展鳥撞飛機的研究,才能減少鳥撞飛機事故,保證飛行安全,讓鳥類與人類一起共享藍天。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stdaily.com/big5/stdaily/2004-03/30/content_228882.htm